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情感博主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他们以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小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自媒体浪潮初期,小曲也曾尝试过歌手赛道但她很快就发现单纯的唱歌难以吸引大量关注。
直到她偶然分享自己对情感的独到见解后流量暴涨,这让她意识到情感需求是当下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于是其通过姣好的容貌与名校光环将自己塑造为“成功女人”的形象,转型成为一名情感博主,宣扬自己独到的情感理论,成为无数人眼中的“情感导师”。
而她直播间定位也很直白,直接就是奔着“小三市场”、“捞女市场”去的,就教女孩子咋从男人那儿捞到更多钱。
这些观点听起来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女性渴望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的心理。
。事情是这样的,小曲和往常一样在直播间连麦粉丝解决情感问题时,偶然连到一位90后搞金融的女生。
在连麦中,女生向小曲表达了自己目前在感情中的困境,希望得到小曲的建议。
购买上海大平层,期间还花费了40多万帮装修。但是现在前男友对她来说已经没什么价值,就分手了。
于是女生又找一位身价三四千万的人做生意男友,据她透露现男友对她很大方,差不多一年就会给她花100多万。
而前男友现在也还在时不时的找她,所以她就趁机谈条件,要每个月3万的生活费,这位前男友答应了。
引起了广大网友讨论,她与多个男友之间的事儿也被吃瓜群众扒了个底朝天。不过女生惊为天人的经历曝出也直接让小曲成功出圈,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
住了这个契机,开始到处高调宣传自己的成功案例,还公然表示这个被扒的金融女身价日后很可能不跌反涨,黑红也是红。
这次意外的爆火,让她看到了情感赛道巨大的商业潜力,此后小曲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
几百至上千元不等。而这千八百块钱对于小曲直播间动辄收入百万的女孩们,已经算是非常便宜的挂号费了。
而高调宣扬如此扭曲的价值观,官方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其在被官方点名批评后,各大平台也将她进行封禁处理,但你以为她就此消失了吗?
公共平台封杀的结果,在一开始就做好了将公共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的准备。直播间爆火后,除了直播连麦咨询收费外,小曲还推出了各种高价情感课程、私域会员费和“导师天团”咨询等方式盈利。
其中单她的课程就售价3580元,而“闺蜜联盟”入群费更是高达19.98万元。虽号称能“打通女生人场、情场、钱场的任督二脉”。
生日都被她拿来捞,一张生日会门票29800元,三天轻松入账349万元,就这赚钱速度简直比印钞机还快。这还都只是小曲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其实从医美保健、奢侈品到相亲一条龙服务中,你都能看到小曲的身影,就跟开了个专门针对“捞女”的商业帝国一样...
所以即使被封杀,那些想要当“捞女”的粉丝们还是上赶着为她送钱。消失公众视野的两年里,她靠着收割粉丝,年营收保守估计高达1.4亿至1.5亿元。
毕竟任谁也想不通,如此扭曲的价值观竟然成了暴利商品?让一个“捞女网红”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小曲的“成功”也正是利用了很多女孩子都想通过“捞女”逆袭的心理,觉得这是条人生捷径,不用辛苦打拼就能过上好日子。
捞女吃的就是青春饭,需要不断花钱打造外在形象,奢侈品、医美、整形一样都不能落下。很多女生还没捞到钱,就已经被这些开销搞得债台高筑。
有些女孩可能被感情冲昏头脑,稀里糊涂就被金主利用了,到最后不但没捞着啥,还可能被金主搞的负债累累,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爬都爬不出来。
这反映出,她的那套靠手段获取利益的理论,已经被不少女性内化为生存法则。但真正的女性力量,从不是教人如何攀附,而是给予向上生长的力量。
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面对社会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继而在小曲的宣扬下将这种焦虑无限放大,让人产生别人都在捞钱,我不捞就吃亏的错觉。
再者小曲的课程往往打着女性成长的旗号,让参与者觉得是在投资自己,这套路,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用物化自我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独立的观点不仅贬低了女性,还鼓励了利用情感操控来获取利益的不良风气。
女生有女生的捞金教母,男生那边也出现男生的驭女教父...不少男主播在“婚恋军师”赛道上打得火热,还细分出不同方向。
有人分析相亲对象条件,有人解答恋爱难题,有人提供向上破圈教学,教你如何“拿捏”优质女富婆,还有不少PUA男主播教男生如何“驯化”女生...
不管这些情感主播怎么变化形式,其背后做的还是人的“情感生意”,利用人们的情感操控,让直播间的人心甘情愿消费。
而他们的变现方式也不外乎接广告、带货、视频付费以及情感咨询。不少主播还推出高价相亲局服务,入场费几千块,却连对方资产证明都不查...
面对小曲这类情感主播,网友们的评价也是两级分化。在一些人看来,他们传递的是过度解读的、物化的婚恋价值观,放大当代年轻人的焦虑。
这类情感主播传递的内容最危险的不是具体话术,而是潜移默化让人失去爱的能力,把爱情当做买卖的风气正在席卷这个社会...
无数的主播正在以更隐蔽的方式,将“价值观毒药”包装成“人生解药”。说到底,还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
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应该存有靠虚情假意获取他人感情和钱财的观念,而是应该找到正确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