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反诈模拟器(捞女游戏)免费中文互动剧情游戏识破恋爱骗局!一周文化讲座|读书是通往世界的路
栏目:捞女游戏 发布时间:2025-10-30
  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   19-20世纪之交,伴随现代民族国家在东亚的登场,青年这个群体,以及有关青年的话语,被历史地生产出来。中日韩三国历史在20

  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

情感反诈模拟器(捞女游戏)免费中文互动剧情游戏识破恋爱骗局!一周文化讲座|读书是通往世界的路

  19-20世纪之交,伴随现代民族国家在东亚的登场,青年这个群体,以及有关青年的话语,被历史地生产出来。中日韩三国历史在20世纪的展开,见证了“青年乃社会变革性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扩散、高涨、内部分化以及退潮。比较三国青年主体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重新解读东亚现代性的线索。作为批判地开展东亚历史研究的学者,白永瑞老师还敏锐地把握流行于21世纪初的青年情绪。在东亚的中日韩三国中,青年的流行文化呈现出有差异,同时也有更多相互关联的特点。以历史为镜鉴,以百年为尺度,关注青年的情绪变化,接受青年用新的方式实现自我,并为青年找到出口,应该成为衡量我们未来的指标。

  胡同是北京城的“血脉”,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肌理,这里既是明清两朝皇亲国戚、重臣富甲、文人名士的府邸宅院,也是集市买卖、酒楼食肆、勾栏曲院的诞生地。4月19日下午,地道“老北京”、资深媒体人达雅携新书《胡同:皇城根儿下的老北京》莅临壹等书房,带你探寻建筑遗存里的光阴故事,在市井烟火中感受地道的京腔京韵,感受古老城市肌理中的新锐设计。

  嘉宾:季广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连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齐泽克有很多雅号,“知识明星”“文化明星”等。他最好的朋友阿兰·巴迪欧质疑他的哲学家身份:“确切地说,齐泽克并不属于哲学领域。”巴迪欧认为,他只是“哲学的读者”(reader ofphilosophy),而非哲学家,因为他对哲学的贡献微不足道,只是提供了研究哲学的一种方法,为了证明是哲学家,于是有了这本《绝对反冲》。4月19日下午,我们将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季广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连庆两位老师,谈谈齐泽克其人、其书、其成长的环境,以及他在大众传播-数字文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栖生存”和“时尚表演”,谈谈这些东西是如何影响他的哲学形态,冲击哲学研究的。

  嘉宾:清凉(作家)、李海燕(学者、评论家)、路过小卢(小说作者、剧本杀作者、编剧)

  名侦探是推理小说的主人公,要通过一个事件不断地去追寻去调查,侦探需要经历一番周折,才能找到真相,通俗说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场纯粹的脑力游戏,需要用理性用逻辑去思考问题,它有一定的娱乐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沉静下来阅读的时候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4月19日,我们邀请作家清凉、创意写作文学硕士路过小卢、主持人海燕做客DT51,一起聊聊关于《杜鹃花杀人事件》创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千年之后,为什么世人仍然爱苏东坡?作者陈鹏在其新作《苏东坡传:全新修订版》中,着眼于“寂寞”主题,穿越千年,以时间为线索,讲述苏东坡“因寂寞而精彩,也因寂寞实现了自我救赎”的人生,带领读者懂他的一腔豪迈之气,一肚皮不合时宜,在不确定的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松弛感。4月19日,作家、媒体人陈鹏将与作家王曦、编辑杨芳州共同做客方所北京店,聊一聊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北京|不确定时代的生命技法:当下我们应该如何阅读《道德经》?——《老子智慧八十一讲》新书沙龙

  众所周知,《道德经》(又名《老子》)是华夏圣哲老子的思考结晶。然而,由于经文文字简奥,后世的学者尽管一再进行解释,仍然未能穷尽文本自身富有的深邃、悠远、辽阔、精微的意蕴。在《老子智慧八十一讲》中,作者在广泛吸收前人的解经成果的基础上,经由现代科学与哲学知识体系呈现的宇宙和心灵图像的路径,对老子的智慧奥义再次进行了探寻与揭示。那么,作者究竟有怎样的发现与心得?《道德经》何以能成为人类顶级智慧的文字表达?为何说《道德经》有着一再为包括科学家与哲学家、包括你与我在内的芸芸众生面临的真实问题提供恰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AI(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道德经?本次讲座,正是一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分享与回答。

  北京|38万公里外的宇宙回眸——《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新书分享会

  嘉宾: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张柏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在中国第十个航天日到来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罗伯特·普尔撰写,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嫦娥一号和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并作序推荐的著作《地出》。4月20日,吴季将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柏春,以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相聚中关村图书大厦,分享关于人类航天与中国航天的故事,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所达成的全新的宇宙观。

  嘉宾:胡复孙(胡焕庸之孙)、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1935年,一位地理学家按照人口密度的格局,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线,把中国分成西半壁和东半壁。这条线,就是“胡焕庸线”(又名“黑河-腾冲线”),由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提出。那么,究竟谁是胡焕庸?胡焕庸是如何在艰难的治学环境下“巧妙”发现这条线的?胡焕庸为中国的地理学作出了哪些贡献?这条线是不是古已有之?这条线对中国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否回答前总理发出的中国之问——如何突破胡焕庸线?外国是否也有胡焕庸线?学习地理学有什么意义?胡焕庸之孙胡复孙将携新书《国情分界线》与中国近代史专家雷颐、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在文华空间一探究竟。

  北京|因为荒诞,所以反抗;读懂加缪,走向幸福——《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新书分享会

  嘉宾:余中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翻译家)、刘楠祺(翻译家)、李洱(作家)、阿乙(作家)

  《局外人》和《鼠疫》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构成加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含义最深刻的两部小说。《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是知名法语翻译大家余中先教授对于加缪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诚意导读。4月21日晚,余中先将携新书,与翻译家刘楠祺、作家李洱、作家阿乙一起,在雍和书庭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加缪的深入对谈,四位嘉宾将从翻译现场、创作前线、思想高地出发,碰撞出加缪哲学的当代回响。

  嘉宾:赵健(读书博主)、金龟子(主持人)、张泽群(主持人)、何楚涵(《百家讲坛》主讲人)

  在《总有群星闪耀》一书中,赵健以亲身经历告诉你,读书是改变命运的起点!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学历,也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读书,是让自己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4月22日,赵健,央视著名主持人金龟子、张泽群,《百家讲坛》主讲人何楚涵,做客SKP,将与读者一起分享关于读书的秘密。

  当百年未熄的启蒙之火遇见新时代的思想狂飙,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盛宴即将到来!4月22日晚,来自未名湖畔的两位学术大咖——欧阳哲生教授与赵白生教授,带你解锁“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的思想密码!两位嘉宾将用跨文化视角,解密这位思想巨擘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灵魂震颤,带你看严复如何手握火种,穿越百年迷雾,化身“文化摆渡人”,在字缝间点燃东方觉醒的星火。

  嘉宾:易彬(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宝林(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昶(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祎家(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穆旦骑车摔伤,看似偶然,实则源于现实之痛。腿伤一直未得治愈,肉体的疼痛一直没有消失,最终于1977年2月26日,穆旦因心脏病发作而倒在手术之前。细勘穆旦晚年的境遇、作品写作时间以及日后的编年等因素,可发现目前所见穆旦晚年写作图景是个人写作、时代语境和编者意愿共同融合的一种奇妙混合物,由此所构成的传记形象,也就有了可待进一步辩驳之处。

  明代才女文俶的传世巨作《金石昆虫草木状》,历经四百年时光流转,首次以全本彩印的形式与大陆读者见面。4月18日晚,本书编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苇航将在思南书局带领读者走进这部传奇之作,讲述这部“中国博物手绘开山之作”如何从宫廷秘藏走向大众视野。

  嘉宾:贺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副研究员)、朱林蕃(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

  周五晚,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的贺腾老师和复旦大学研究人工智能伦理的朱林蕃老师做客陆家嘴读书会,两位老师将从中世纪的理念之爱聊到当下二进制的陪伴,聊聊人类千年来的“爱情捷径”。

  “经典导读”第一期,我们特约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李双志、华东师大中文系讲师曹洁然两位学者作为导读人,以“春日里的生活力量与历史光辉“为题,于4月19日,一起共读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分享作品中那些凭借勇气和智慧改变历史走向的震撼瞬间,讨论如何通过从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中汲取力量,让我们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震撼时刻”。

  嘉宾:喻荣军(剧作家)、路内(作家)、肖江虹(作家)、鲍鹏山(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李蕾(主持人、作家)、张玮(媒体人)

  思南读书会自2014年2月15日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近500期。4月19日,我们将举办思南读书会500期特别活动,邀请两组嘉宾,分别以“破圈跨界给文学带来什么“、“大家期待怎样的阅读推广”为主题进行探讨。

  《绿野仙踪》的魔法从未褪色,它不仅是奇幻文学的里程碑,更是一部跨越时代的女性成长启示录。4月19日下午,“读道”上图新书分享会将为大家带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绿野仙踪》。本书责编徐珏、童书出版策划人谢逢蓓将来到现场,从“文本诞生”与“视觉重生”的双重维度,揭秘这部经典如何通过出版与艺术的力量持续焕发新生。

  “卡在时代缝隙中,他们通过写作活下来。”《九诗心》作者黄晓丹书写、阐述的九个诗人,都遇到了一般人认为的“绝境”,但他们就能冲过去,开出人生的新天地。4月19日下午,让我们一起感受绝境中生命的灿烂。

  嘉宾: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沈思睿(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赵令宾(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4月19日来上海图书馆,与沈思睿、汤惟杰、赵令宾三位老师一起,走进枕流公寓,走进城市记忆。

  作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夏衍在1955年将鲁迅先生的小说原著《祝福》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195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在首都北京隆重上映。4月19日,电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携新书《经典电影这样炼成·祝福》做客徐家汇书院,讲述《祝福》从文字叙事到视听叙事的转化以及前辈艺术家为民族电影事业奋斗的心血和追求。

  《领读南京》由15位久居南京、跟南京阅读生活紧密相关的代表性人士的口述访谈组成。4月19日下午,对上海和南京这两座江南文化中心城市都颇为熟悉的许金晶,将携新书《领读南京》来到大隐书局,跟同为资深书评人、读书人和写作者的项静、燕舞展开对谈,分享各自多年来阅读、荐书与写作生活中的种种记忆,畅谈在人工智能(AI)越发流行这一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阅读、如何做好“领读者”,以及如何借助于广义上的“阅读”(观看、聆听、行走),深度体味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核。

  嘉宾: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著名学者、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顾廷龙先生,曾为上海图书公司题写“博古通今”四字,古籍书店即在这四个字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诠释,推出“读古典书,做现代人”的阅读理念。值古籍书店重装开业之际,国内文学、历史、哲学三大学术领域的三位顶级学者——陈尚君、罗新、吴震,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古典知识如何塑造现代生活?

  上海|家族史写作:“继续念出他们的名字”——《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新书发布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家族史如同一条隐秘的支流,承载着无数个体的命运与记忆。《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是挪威作家西蒙·斯特朗格的力作,灵感就源自作者妻子的家族在“二战”中的真实经历。斯特朗格将家族史编纂进“辞典”,借家族之痛引出犹太人群体的至暗时刻,只为不要忘记。4月19日,值中文简体版出版之际,我们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澎湃新闻资深记者丁雄飞,与本书作者、挪威小说家西蒙·斯特朗格做客建投书局,聆听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探讨“拒绝遗忘”“延迟第二次死亡”的家族史写作对重识当下的重要意义。

  嘉宾:沈辛成(作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夏景(“谷雨星球”创始人)、曹柠(播客主播)

  4月19日晚,我们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沈辛成老师和原创国际教育自媒体“谷雨星球”创始人夏景老师,与咸柠七主播曹柠一起畅谈美国和家庭。如果说《阿甘正传》是美国精神的赞歌,《此心安处》则是一首当代美国状态的挽歌,穿越原住民、殖民化、建国、战争、黄金年代、新冠……在生命与时间、爱与自由的沉思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动物”(Animalia)在生物学和哲学中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种类约有100多万种。本讲所讨论的“动物”,是被泛化为与人类、植物对立的其他生命形式,在人类社会文化中是以“他者”的角色出现的。所谓“文化动物”的范围很广,或称“形而上的动物”“想象动物”“象征动物”和“神话动物”。明朝与郑和七下西洋直接有关的海上“麒麟贡”约有七次,其中五次出现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两次分别出现在1433和1438年,与下西洋有着紧密的关联。明朝通过“麒麟外交”所履行的一系列邦交礼仪,深化天下意识和华夷观念。

  上海|文艺复兴:艺术的黄金时代——贝伦森《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画家》新书对谈

  嘉宾:李骁(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明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画家》是文艺复兴绘画最权威的鉴定家伯纳德·贝伦森的代表著作,该书曾被列为哈佛大学通识教程,并被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约翰-保罗·斯通纳德评为“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之一。4月20日上午,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骁、上海师范大学陈明烨两位学者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一起跟大家聊聊怎样欣赏文艺复兴的艺术。作为艺术史研究学者和翻译学者,两位嘉宾也会分享他们眼中的贝伦森及更多关于美术史研究与翻译的感悟。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举世闻名。八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莫高窟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为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这场活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将为大家分享敦煌艺术及其敦煌研究院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为大家一一揭晓敦煌的那一锹土背后的故事。

  《青春手记》细腻描绘了波伏瓦从青涩迷茫的资产阶级少女,一步步蜕变为友人昵称的“海狸”——一个自由、独立、清醒的女性。恰逢世界读书日的前夕,明复图书馆与译文出版社携手推出波伏瓦的《青春手记》演读会,围绕“一个人如何成为自己”这一问题展开分享与讨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智慧、努力、思辨又充满力量的女性。

  嘉宾: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定浩(诗人、评论家)、易彬(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全面呈现了被誉为“现代诗第一人”的穆旦与留下了“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的翻译家查良铮并不平顺的一生。本周日下午,我们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先生,诗人、评论家张定浩与该书作者易彬一起谈谈诗的消息和诗人的故事。

  上海|郁金香的权力游戏:从艺术、历史和植物学解读史上最贵花卉——《疯狂郁金香》图书分享会

  每年随着郁金香的悄然绽放,人们在尽情欣赏郁金香的同时,也不免对这种优雅浪漫、神秘莫测的花卉产生无数好奇和猜测。《疯狂郁金香》正是一本能够全面了解郁金香的百科全书。4月20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辰山植物园科普部研究员刘夙老师来到思南文学之家,与《疯狂郁金香》的责编宋玲,一起聊聊有郁金香的前世今生,共享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

  嘉宾: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王宏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孙益武(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4月20日,在巴金图书馆四厅图书阅览室举办以“谈一谈阅读与日常生活”的阅读主题对谈。由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主持,邀请李公明,王宏超、张怡微等嘉宾以及部分读者代表参与到我们的对谈当中,一起探讨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与日常生活的感受与体会。

  诗歌来到美术馆本期邀请的冰岛诗人戈尔德·克莉丝特努,也是冰岛著名的文学家和剧作家,著有诗歌、小说、儿童文学等多种出版物。克莉丝特努的诗歌中不乏描写关于冰川、海洋与冬日的雪岛风物,这是在浪漫而寒冷的地球北端生活方能体察的独特感受。她的文学作品笔触清新,角度细腻,带有一种冰凉纯粹的灵动,传递给读者既来自远方又撷取眼前的诗意与情趣。

  嘉宾:安德烈·卡瓦祖蒂(摄影家)、黄昱宁(作家、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曹柠(播客主播)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老安)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安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无论是摄影、视频还是写下的文字,老安都保持着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松弛、好奇和开放的状态。拒绝规条并死守独立,却在一个被视为相反的国度中如鱼得水达数十年之久。这固然与老安的品性与选择相关,同时也得益于他身处的巨变中的时代与环境……4月20日,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翻译家、作家黄昱宁,播客“咸柠七”主播曹柠,来和老安一起聊聊他“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作品,以及他大半辈子的旁观人生。

  武田泰淳(1912-1976),一个与中国渊源深厚的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34年与竹内好等发起成立中国文学研究会,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与译介,抗日战争期间,曾两次来华,在上海待了近两年,回国后发表了上百万字描述中国的作品,是日本战后派代表性作家。徐静波的《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选取了七位在日本国内甚至国际上影响力巨大的近代作家,包括武田泰淳,讲述了他们年轻时期对中国文化的关切、来中国游历的亲身体验、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坛的交往。4月20日,我们邀请徐静波做客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与读者分享这本书,分享武田泰淳的故事。

  “光明顶上唐诗会”以六神磊磊新书《唐诗光明顶》为引,邀您共赴一场唐诗的盛宴。在这里,我们将跟随诗人的足迹,从张九龄的孤鸿海上来,到李白的将进酒;从杜甫的忧国忧民,到王维的行到水穷处。他们或昂扬、或闲适、或奔放、或傲诞,在盛世的诗酒风流中兑现着天赋,写下最好的年华。而高峰之所以为高峰,就是当遭遇从极盛的顶峰掉头向下的失落时刻,他们的诗歌依然能照见幽微、擦亮夜空。

  作为作家、思想家、出版家、政治经济学家、画家、政治运动组织者、中国统一联盟的首任主席,陈映真留下了庞大的遗产,无疑是该被持续研究的对象。这次讲座旨在诚信对话,期待有志之士能够拨乱反正,挖掘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第三世界思想资源;让和平崛起的中国大陆不仅能够成就伟大的民族复兴,而且促进世界乃至于地球走向更为平等、和平的社会主义。

  著名作家、学者鲍鹏山一直深耕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鲍鹏山作品系列”中,他以深厚的学养、敏锐的思想与激扬的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经典进行了深度解读与感性诠释,使古典文化焕发新生。4月23日,鲍鹏山、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将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一同聚焦“鲍鹏山作品系列”,探讨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处世哲学,以及如何让这些古老智慧在当下焕发新的活力。

  地点:虹口区大连路1131号和平公园5号门广场和平书院·少儿馆B1和平艺术馆多功能区

  虹口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区,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而作为虹口文化名人的代表人物,虹口之于鲁迅,更有着非凡的意义。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将走进和平书院,以《鲁迅上海生活志》为蓝本,为我们揭开鲁迅在虹口生活的神秘面纱。从鲁迅在虹口的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将跟随李馆长的讲述,探访鲁迅故居与藏书楼的文化印记。

  在算法支配阅读、AI冲击创作的今天,文学如何保持人性的温度?小说家又该如何在技术的浪潮中发出独特的声音?王威廉全新文学随笔集《小说家的声音》,关于一个小说家如何观察与思考这个纷繁巨变的世界,为读者了解当下文学发展状况、思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角度独特的视角与切口,有感性的感悟,亦有理性的分析和探讨。值此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1日,小说家王威廉将来到广州方所,以“技术时代的文学叙事”为题,与读者们进行一场科技与文学的跨界对话。

  从1985年《双响炮》出道起,朱德庸至今已度过40年的笔耕生涯。他面世于2024年的新作《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紧跟现实,聚焦当代人的心理问题、求职生活压力、思考着如何不被情绪裹挟,如何处理记忆里的隐患。在今年的全民阅读月到来之际,4月18日晚,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将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不要烦心于远方,就在此刻,让我们与朱德庸一起看见,感知,交流,大笑!

  嘉宾: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小章(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昌凯(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陆远(南京大学教师)

  嘉宾:西蒙·斯特朗格(作家)、陆大鹏(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彭伦(出版人)

  挪威小说家西蒙·斯特朗格的《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它严格遵循挪威语字母表(A-Å)构建29组叙事单元,每个词条都是微观史切片,讲述一个犹太家族在纳粹暴行下经历的至暗时刻,记忆之痛又如何跨越时空,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与命运。4月20日,我们邀请到西蒙·斯特朗格,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陆大鹏,群岛图书出版人、本书中文版策划彭伦做客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探讨语言与记忆的关系,感受语言的力量,铭记历史,珍视记忆。

  嘉宾:欧阳江河(诗人、诗学批评家)、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素秋(作家、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乔叶(作家)、金仁顺(作家、编剧)等

  当诗人、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和一位既写小说又写非虚构的作家,围坐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四位优秀的当代女性作家面对面交流,她们会分享什么感受?4月19日,春风沙龙“春风有信第二季”将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剧场举行。这些有趣的问题,都能在现场找到答案。本次春风沙龙由作家、资深媒体人萧耳主持,与乔叶、梁鸿、欧阳江河、金仁顺、张楚、艾玛、刘子超、杨素秋八位嘉宾围绕“异域与想象”、“平凡与新奇”进行两场对话,共同探讨文学如何书写远方,关照近处。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老安)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安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这部作品以词典的形式编排,96则词条,记录了老安大半生的行迹、观察和思考。4月19日,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作家孔亚雷、摄影播客“Photo Reason”主播潘超群,一起来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聊聊文学、聊聊摄影,聊聊老安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旁观人生。

  嘉宾:郑嘉励(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黄保才(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赵宗彪(报人、木刻艺术家)王寒(作家)、吴世渊(媒体人)

  嘉宾:蒲荔子(作家、诗人)、徐兆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副教授)

  《虚荣广场》是青年作家蒲荔子暌违多年的一部当代青年“成长之书”,以21世纪初的广州为背景,蒲荔子描绘了一代“广漂”青年的迷惘、理想、挣扎与觉醒,也成为观察这片土地城市化与个体精神变迁的重要文本。4月20日,蒲荔子与青年评论家徐兆正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聊一聊千禧年代的广州:粗粝的城市中,一代年轻人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卑微里仰望高远?

  女性为何而写,又通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她们成为妻子和母亲,囿于厨房与育儿,能否像男性一样充分兑现自己的才华?作家、译者默音的新书《笔的重量》《她的生活》充分诠释了这一问题。4月19日,默音将和译者何雨珈、李昊一起,围绕“无法被抑制的女性写作”,来聊聊“女性为何写作”,又该如何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书写传统,发出自己的声音。

  晚清名臣左宗棠,以非凡智慧书写传奇,他以“非典型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规定的路线,最重要的是找到持续前行的力量。4月19日,《功名诀:左宗棠镜像》新书分享会将在长沙图书馆举行,邀您一同探寻这位历史人物独特的精神密码。本次活动由著名作家王开林主讲,他将以左宗棠为镜,带领读者重新审视那些改变历史的瞬间,在历史长河的大背景里,思考个人与时代的交织,找到自己的力量源泉。

  当“外国人体验中国”成为了流量密码,我们究竟在围观什么?一个意大利人用中文写下的《我用中了场梦》,或许能给出答案:在这个失序且孤独的时代,我们希望跨越隔阂,与人连接。2016年,亚历到中国学电影,从零开始学中文。到2022年,他已经可以用中文流利沟通,甚至开始用中梦。4月19日,不吝书店邀请到《我用中了场梦》的作者亚历。欢迎大家与我们共赴一场跨越隔阂的思想漫游。

  从《新婚别》中对于“生女有所归”的朴素愿望,到如今女性对于“归宿”有了选择、也在重新定义“归宿”:“归”也可以是女人自己创造的归处。这是知名作家毛利2025年全新力作《生女有所归》的名字出处。作为聚焦当代女性婚育选择的长篇小说,《生女有所归》以双女主叙事模式直击都市知识女性的生育焦虑。4月20日,不吝书店邀请到毛利,从书中角色开始,聊聊当代女性的生育困境。

  嘉宾:范小青(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王蛋清(蛋清放映负责人)

  韩国电影的翻身史,已然成为全球化时代民族电影抵御文化霸权的极佳案例。回望历史,范小青老师以创作世代和产业时代为经纬为主轴,围绕韩国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创新与传承,娓娓道来,描绘出一幅全景式历史图景——《韩国电影100年》,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面镜子、一种参照。4月19日,范小青老师将带着自己的新书,对话武汉本土资深策展人王蛋清,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韩国电影百年崛起背后的秘密。

  嘉宾:杜如燕(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常蕊(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彭博(武汉商学院讲师)、岳晨(日本社大学博士生)、王诗韵(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

  女性的身体,在社会文化与法律体系中一直处于独特且复杂的位置,本次论坛聚焦于这一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的主题,旨在深入剖析女性身体在政法语境下所涉及的诸多议题。届时,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商学院、日本社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青年学人,将围绕 “美丽,却羞耻?”、“医美中的法律与伦理”、“胖女人与身体规范”、“法律职业女性的着装” 四个话题发表见解。

  穆旦与杨苡,两个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星空中交相辉映的名字,他们同是五四一代,求学于西南联大,在动荡年代里结为挚友——诗人穆旦以现代主义诗歌开拓汉语疆界,翻译家杨苡以《呼啸山庄》译名蜚声文坛。值此之际,我们特邀《穆旦传》作者邹汉明、《杨苡口述自传》撰写者余斌,一同追溯两位文学故友的生命轨迹与精神共振。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为百年中国留下了哪些珍贵的个体见证?传记写作有何可能与何为?4月18日晚,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回溯百年长河中的野性新生。

  嘉宾:施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舒炜(出版人、学者)

  俄国如何在18-19世纪征服从奥伦堡至塔什干的广袤疆域?如何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建立统治,与英国争夺亚欧大陆腹地?4月19日,“东方读书会”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一起邀请《俄罗斯草原征服史:从奥伦堡到塔什干》的作者施越和资深出版人舒炜,以“城墙与战马:俄罗斯与中亚草原的近代转型”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谈,带领读者一起探究扎根大地的利维坦如何重构了欧亚腹地的历史图景。

  嘉宾:布莱恩·西布利(作家、编剧、播音员)、艾伦·李(插画师)、周仰(摄影师、译者)

  托尔金基金会信赖学者、托尔金中洲世界的视觉呈现者、《世纪作家》译者,与中国读者共同探索、分享托尔金新书《努门诺尔的沦亡》的方方面面!这个图书项目最初是怎么开始的?有哪些珍贵的幕后故事和回忆?中洲世界以怎样的吸引力支撑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感受、研究托尔金?为托尔金的作品画插画到底意味着什么?李兰和西布利是如何看待第二纪元的安那塔(索隆)的?今天还有阅读托尔金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