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2025年的华盛顿,真是出了怪事。这边,听说美国大兵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搞得大家心里没底。那边呢,那些跟特朗普关系好的游说公司,简直赚疯了,钱多到没处花,差别天差地别。
你看那个叫巴拉德开的公司,今年收入一下涨了三倍多,直接成了华盛顿游说圈里的老大,疯狂捞金!说到底,就是大家都在抢着巴结特朗普身边的人。
这股游说热潮可不是瞎炒作,数据显示,今年游说花的总钱数比去年多了21%。要是继续这样,那将是27年来涨得最多的一年。
更有意思的是,赚得最快的六家公司,全都跟特朗普那边有关系。这不就说明,跟着特朗普混,真的能发财吗?
巴拉德合伙公司的崛起,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1998年在佛罗里达成立,但在2016年特朗普还没上台之前,它在华盛顿简直就是个透明人。
可自从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巴拉德这个总统的“金主”和“募捐人”立马嗅到了商机,赶紧在华盛顿开了办事处。凭着和特朗普的这层特殊关系,他们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到2020年,收入已经高达2400万美元。
但真正的爆发点,还是在今年。你想想,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一会儿一个样,医保政策也老是调整,再加上对华技术政策摇摆不定,这些都让大企业们摸不着头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扎堆上门求助。
就连哈佛大学这种“象牙塔”里的老牌学府,都成了巴拉德公司的客户。为了能解冻那笔被冻结的几十亿美元联邦资金,哈佛大学毫不犹豫地支付了27万美元的游说费,可见这钱花得有多“值”!
更让人吃惊的是,特朗普身边的人都跟着发财了。比如前司法部长邦迪,2019年去了巴拉德公司,2024年才又被提拔当官。
还有前幕僚长怀尔斯,在巴拉德待了11年,后来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收入也跟着翻了一倍多。
特朗普就职典礼的财务总监米勒,他的公司今年收入直接翻了四倍,排到了行业第七。就连辉瑞公司,为了搞定药品和关税,都给米勒公司付了36万美元,结果真拿到了三年的关税优惠。这钱,花得可太值了。
这些现象都表明,华盛顿的游说业格局正在被彻底改写。金街法律的前总法律顾问詹姆斯·伯纳姆一语道破天机:特朗普第四十七届政府的官员,大多不是那些老牌游说律所出身的“圈内人”,这就导致传统机构的路子不好使了。
而这,恰恰给了巴拉德这些人机会。他们能直接联系上特朗普本人,或者他手下的核心团队,这种直达核心的“绿色通道”,在以前的政府里可是非常罕见的。
刚从白宫离职的幕僚也很抢手。今年 8 月离开白宫的前总统副助理梅・梅尔曼,刚创办咨询公司就收到了合作邀约。她分享的游说秘诀很实在,不是琢磨着从白宫要好处,而是得告诉白宫自己能帮他们成事。这说到了现在华盛顿游说市场的关键。
而9月离职的前总统人事副总监特伦特·莫尔斯,更是有恃无恐。他参与招聘了3200名政府工作人员,自称“懂总统的思维方式”。
即便他现在还在找办公场地,就已经被老牌公司布朗斯坦聘为高级顾问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人脉”和“经验”,比一间豪华的办公室更值钱!
当然,这些新玩家都受限于游说“冷却期”,不能直接游说白宫。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生意。他们的优势非常明确:对本届政府的运作逻辑了如指掌,能精准地对接决策核心。
相比之下,布朗斯坦这类老牌巨头虽然依然保持着竞争力,今年收入也达到了5400万美元,但6%的增速,和那些特朗普关联公司的“爆发式”增长比起来,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
面对这些质疑,白宫的回应总是冠冕堂皇,说“所有决策只为美国人民利益”,还强调前官员们都“恪守最高道德准则”。但现实却是,游说费正源源不断地流向那些最接近权力核心的人。
你看看梅尔曼,她一边以顾问身份帮企业对接政府,一边还以特聘雇员身份参与和哈佛的谈判。这身份界限模糊得,简直是让人分不清她是“公”还是“私”了。
现在政策老变,没个准头,特朗普的人脉成了华盛顿最值钱的东西。以前游说找机构,现在改找具体的人了,权力换钱的路更直接。
一边有传闻说公职人员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一边游说公司靠着跟权力沾边的人脉赚了很多钱。2025年的华盛顿,这出权力游戏,实在又现实又讽刺。